冶金工程
张英杰: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云南省联合办学分会会长、云南省化工学会副会长、云南省植物学会副会长、《欧洲应用物理》杂志编委。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负责人,中德电池创新平台负责人,云南省绿色化学材料创新团队带头人,云南省高校应用电化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云南省先进电池及材料工程实验室负责人。
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发、锂离子电池制备、锂离子电池技术及设备、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电动修复土壤新技术、电化学防护等。
联系方式:0871-65152692
zhangyingjie09@126.com
彭金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学会博士后奖学金获得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矿业与冶金学部外籍院士,入选“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校长,微波能工程应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特种冶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非常规冶金(微波、超声波、微流体、超重力等非常规技术在冶金与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联系方式:0871-65174949,0871-65916222
jhpeng@kmust.edu.cn
王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十大杰出青年、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优秀教师、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省节能减排先进个人等称号。兼任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能源学会等理事。
研究方向:冶金过程强化及模拟仿真技术、冶金过程低碳技术和固废资源化等领域开展研究
联系方式:0871-65916996
WANGHUA65@163.com
杨斌: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获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冶金新技术、金属资源综合回收与再生、金属提纯、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冶金过程数值模拟。
联系方式:0871 -65161583
kgyb2005@126.com
马文会: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云南省“云岭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硅冶金与硅材料研究创新团队首席教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云南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高校硅冶金与硅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云南省能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学会委员、冶金法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日本东京大学Foreign cooperative researchers等。
研究方向:真空冶金、冶金物理化学、硅冶金及硅材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资源综合利用等。
联系方式:0871-65160072
mwhsilicon@126.com
余正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 Purdue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任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云南省海量语言信息处理工程实验室主任,云南省高校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团队首席教授。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批“云岭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云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机器翻译、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
联系方式:0871-65916593
ztyu@hotmail.com
徐瑞东: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云南省冶金电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湿法冶金用电极材料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兼任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电镀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铜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委员会委委员等。
研究方向:冶金物理化学、电化学冶金、湿法冶金阳极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
联系方式:0871-65198154
2545845040@qq.com
谢克强: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云南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专家、清洁生产审核专家,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百门核心课程《湿法冶金》首席教授。
研究方向:湿法冶金、硅冶金与硅材料、资源综合利用
联系方式:0871-65160072
xkqzhh@sina.com
张利波: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一届优秀科技工作者”, “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称号。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特种冶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国重有色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学专业委员会等委员。
研究方向:微波冶金、超声波冶金
联系方式:0871-65186133
lbzhang@kmust.edu.cn
魏永刚:男,教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现任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省冶金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担任Applied Ener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低碳冶炼新技术、二次资源综合利用、能源催化新材料构筑
联系方式:0871-65381537
weiygcp@aliyun.com
田国才: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伍达观先进教师奖、校教学成果特等奖,红云红河园丁奖等10余项。曾任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主任、冶金工程系主任。现任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委员、昆明理工大学计算物理化学学科方向团队首席教授,《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编委。
研究方向:绿色冶金理论与技术,冶金与材料制备物理化学, 离子液体应用,冶金及矿物加工过程中的界面现象,金属腐蚀及防护理论及技术,熔盐及溶液物理化学
联系方式:0871- 65381537
tiangc01@163.com
刘大春:男,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云南省委组织部联系管理专家、云南省清洁生产审核专家。
研究方向:真空冶金、冶金物理化学、硅冶金及硅材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资源综合利用等。
联系方式:0871-65107208
Lcd_2002@sina.com
华一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云南省特聘教授,云岭教学名师,云南教育功勋奖获得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中国金属学会熔盐与化学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铜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昆明理工大学离子液体冶金学术创新团队首席教授,离子液体冶金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和《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编委。曾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留学。?xml:namespace>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离子液体应用、材料化学制备等。
联系方式:yxhua@kmust.edu.cn,huakust@163.com
陶东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熔体溶液物理化学创新团队”首席教授,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 冶金熔体溶液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联系方式:dongpingt@aliyun.com
蔡晓兰: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粉体材料与新能源材料制备技术研究所主任,昆明理工大学“粉体制备工艺与设备开发”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金属粉体与设备开发科技创新团队”首席教师与项目负责人。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能球磨金属制备金属及合金复合粉体、金属及复合材料制备与成型、粉末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卧式高能搅拌球磨成套设备开发。试验室有多套进口和自己开发的高能球磨设备、各种球磨装置十几套和各种粉体及材料检测、成型设备。
联系方式:CXL9761@163.com ,1024868204@qq.com
魏昶: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并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8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7年获昆明理工大学第八届伍达观教育基金杰出教师奖。
研究方向:复杂难处理矿物资源高效清洁提取、加压湿法冶金、萃取冶金等。
联系方式:0871-65188819
weichang2008@sina.com
郭胜惠: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美国犹他大学访问学者。兼任全国微波能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贵金属冶金专业委员会委员、机械工业学会工业炉分会委员等。现任昆明理工大学非常规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微波冶金技术、先进材料微波制备技术、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冶金新技术、微波高温反应器先进制造等
联系方式:0871-65174756
shguo78@hotmail.com
姚耀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云南省先进电池及材料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昆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兼任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储能与动力电池材料协会会员、国际等离子体化学协会会员等。
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粉体材料的制备及模拟、高纯粉体的提纯、等离子体热处理、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系统的研发等。
联系方式:0871-65107208
yaochun9796@163.com
卿山: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 “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曾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研究生办公司主任、昆明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目前兼任云南省锅炉学会理事,昆明理工大学“工业炉窑节能学科方向团队”带头人。
研究方向:工业炉窑节能减排技术、富氧顶吹熔融还原炼铁技术、水泥富氧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富氧燃烧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以及纳米有机工质朗肯循环(NORC)传热传质技术。
联系方式:0871-65153405
m15087088903@163.com
曾云: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水轮机专委会委员,中国南方计算力学学会委员,云南省力学学会理事,水利部水资源论证专家。
研究方向:水力机组稳定与控制、水力机组动力学与稳定分析。
联系方式:zengyun001@kmust.edu.cn
徐存英: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低温熔盐物理化学学科方向团队负责人。兼任《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研究方向:离子液体冶金、微/纳米材料、金属及合金粉体材料制备等。
联系方式:878472313@qq.com,xucunying@kmust.edu.cn
胡建杭: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目前兼任中国节能减排大学联盟有色行业委员会秘书,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化工学会(ACS)会员,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理事等。
研究方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低碳冶金技术、生物质能源高值化转化与利用。
联系方式:0871-65153405
hujh51@126.com
包桂蓉: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研究方向: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
联系方式:0871-65153405
1633940830@qq.com
伍继君: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伍达观杰出教师奖获得者,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
研究方向: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提纯研究,硅液热力学性质研究,碳质替代还原剂技术研发
联系方式:0871-65161583
dragon_wu213@126.com
杨红卫: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金属熔体溶液热力学,冶金过程相平衡,真空冶金物理化学,界面热力学及动力学过程,相图优化与计算。
联系方式:0871-65161583
hongweiy@aliyun.com
李存兄:女,教授,博士生导师,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优秀论文奖获得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目前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Hydrometallurgy》、《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期刊论文的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水热冶金、有色金属加压湿法冶金、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的清洁高效提取、新材料制备等。
联系方式:licunxiong@126.com
郁青春:男,教授,硕士生导师,TMS学会会员,云南省安全生产评价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人,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红云园丁奖”。
研究方向:冶金新工艺、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强化理论与模拟。
联系方式:0871-65161583
yqcy@163.com
魏奎先: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TMS会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清洁生产审定专家,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奖励一等奖(排名第2)。
研究方向:真空冶金、硅冶炼与精炼、熔体凝固及过程强化、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资源综合利用等。
联系方式:0871-65161583
kxwei2008@hotmail.com
王辉涛:男,教授,全国勘察设计公用设备(暖通、动力)专业注册工程师,国内外知名能源期刊如《化工学报》、《太阳能学报》、ECM(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ATE(Applied thermal Energy)资深审稿人。
研究方向: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新能源技术、制冷空调及建筑节能技术,复杂热力系统的模拟仿真与性能优化。
联系方式:energywht@sina.com,780116008@qq.com
刘秉国: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获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目前兼任中国核学会铀矿冶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外场(微波、微流体、超声波及超重力)强化、冶金材料制备等。
联系方式:0871--65174949
bingoliu@126.com
李孔斋:男,教授,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能源催化、相变蓄热材料、冶金渣资源化利用、冶金过程炉气高质化利用
联系方式:0871-65153404
kongzhai.li@foxmail.com
毕贵红:男,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
1、社会经济系统建模与仿真;
2、社会舆情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建模仿真;
3、少数民族文化大数据;
4、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智能信息处理。
联系方式:0871-65916835
km_bgh@163.com
陈阵:男,教授,博士(冶金物理化学),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昆明理工大学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
1、冶金物理化学;
2、表面工程;
3、电化学;
4、金属电沉积与溶蚀。
联系方式:404800439@qq.com
徐明丽: 女,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
1、燃料电池催化剂;
2、锂离子电池。
联系方式:xumingli0326@126.com
詹跃东:男,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1、新能源(氢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研究;
2、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与控制研究;
3、智能电力电子设备(并网逆变器和充电控制器)研制;
4、视觉导向的移动机器人AGV研究。
联系方式:12865617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