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导师

Cooperation Supervisor

合作导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导师 >> 正文

冶金工程流动站合作导师简介

发布日期:2017-03-21    作者:     来源:     点击:

冶金工程

张英杰: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云岭学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担任云南省绿色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先进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德电池创新平台主任、云南省先进电池及材料工程实验室主任。被聘为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评审专家、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IAOEES)理事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应用电化学领域的研究,注重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相结合,形成电化学能源、电化学防护、电化学环保3个特色研究方向,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主持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4项。

研究方向:先进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发、锂离子电池技术及设备、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化学环境保护、电化学防护等。

联系方式:0871-65152692

zhangyingjie09@126.com

 

王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十大杰出青年、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优秀教师、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省节能减排先进个人等称号。兼任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能源学会等理事。

研究方向:冶金过程强化及模拟仿真技术、冶金过程低碳技术和固废资源化等领域开展研究

联系方式:0871-65916996

WANGHUA65@163.com

杨斌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入选中组部“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获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冶金新技术、金属资源综合回收与再生、金属提纯、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冶金过程数值模拟。

联系方式:0871 -65161583

kgyb2005@126.com

马文会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云南省“云岭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硅冶金与硅材料研究创新团队首席教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云南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高校硅冶金与硅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云南省能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学会委员、冶金法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日本东京大学Foreign cooperative researchers等。

研究方向:真空冶金、冶金物理化学、硅冶金及硅材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资源综合利用等。

联系方式:0871-65160072

mwhsilicon@126.com

余正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Purdue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任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云南省海量语言信息处理工程实验室主任,云南省高校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团队首席教授。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批“云岭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云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机器翻译、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

联系方式:0871-65916593

ztyu@hotmail.com

 

徐瑞东: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冶金电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湿法治金用电极材料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兼任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电镀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治金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铜治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冶金物理化学、电化学冶金、湿法冶金阳极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

联系方式:0871-65198154

2545845040@qq.com

 

谢克强: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云南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专家、清洁生产审核专家,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百门核心课程《湿法冶金》首席教授。

研究方向湿法冶金、硅冶金与硅材料、资源综合利用

联系方式:0871-65160072

xkqzhh@sina.com

 

张利波:男,汉族,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云岭学者”等。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微波能应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非常规冶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特种冶金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特种冶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固废资源利用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

研究方向:微波、超声波等冶金过程外场强化,资源综合利用等

联系方式:lbzhang@kmust.edu.cn

 

魏永刚男,教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现任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省冶金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担任Applied Ener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低碳冶炼新技术、二次资源综合利用、能源催化新材料构筑

联系方式:0871-65381537

weiygcp@aliyun.com

田国才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伍达观先进教师奖、校教学成果特等奖,红云红河园丁奖等10余项。曾任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主任、冶金工程系主任。现任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委员、昆明理工大学计算物理化学学科方向团队首席教授,《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编委。

研究方向:绿色冶金理论与技术,冶金与材料制备物理化学,离子液体应用,冶金及矿物加工过程中的界面现象,金属腐蚀及防护理论及技术,熔盐及溶液物理化学

联系方式:0871- 65381537

tiangc01@163.com

刘大春男,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云南省委组织部联系管理专家、云南省清洁生产审核专家。

研究方向:真空冶金、冶金物理化学、硅冶金及硅材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资源综合利用等。

联系方式:0871-65107208

Lcd_2002@sina.com

华一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云南省特聘教授,云岭教学名师,云南教育功勋奖获得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中国金属学会熔盐与化学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铜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昆明理工大学离子液体冶金学术创新团队首席教授,离子液体冶金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和《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编委。曾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留学。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离子液体应用、材料化学制备等。

联系方式yxhua@kmust.edu.cn,huakust@163.com

陶东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熔体溶液物理化学创新团队”首席教授,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冶金熔体溶液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联系方式:dongpingt@aliyun.com

蔡晓兰: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粉体材料与新能源材料制备技术研究所主任,昆明理工大学“粉体制备工艺与设备开发”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金属粉体与设备开发科技创新团队”首席教师与项目负责人。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能球磨金属制备金属及合金复合粉体、金属及复合材料制备与成型、粉末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卧式高能搅拌球磨成套设备开发。试验室有多套进口和自己开发的高能球磨设备、各种球磨装置十几套和各种粉体及材料检测、成型设备。

联系方式CXL9761@163.com1024868204@qq.com

 

魏昶:男,博士生导师。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稀有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昆明理工大学加压湿法冶金创新团队首席教授,加压湿法冶金重点实验室主任,锌冶炼专家。主持研发的湿法炼锌新技术、铟镓锗稀散金属综合回收新工艺、二次锌资源再生利用等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获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研究方向:湿法冶金、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绿色冶炼、二次资源循环利用。

联系方式:0871-65188819    kgweichang2008@163.com

 

郭胜惠: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犹他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项目、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云南省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专项、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委联系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昆明理工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非常规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特种冶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研究方向:微波冶金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微波材料加工技术、气体敏感材料高通量筛选及智能嗅觉传感器件研发、金刚石功能材料、碳纤维材料及其复合材料

联系方式:0871-65174949

shguo78@hotmail.com

 

姚耀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云南省先进电池及材料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昆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兼任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储能与动力电池材料协会会员、国际等离子体化学协会会员等。

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粉体材料的制备及模拟、高纯粉体的提纯、等离子体热处理、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系统的研发等。

联系方式:0871-65107208

yaochun9796@163.com

卿山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曾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研究生办公司主任、昆明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目前兼任云南省锅炉学会理事,昆明理工大学“工业炉窑节能学科方向团队”带头人。

研究方向:工业炉窑节能减排技术、富氧顶吹熔融还原炼铁技术、水泥富氧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富氧燃烧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以及纳米有机工质朗肯循环(NORC)传热传质技术。

联系方式:0871-65153405

m15087088903@163.com

曾云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水轮机专委会委员,中国南方计算力学学会委员,云南省力学学会理事,水利部水资源论证专家。

研究方向:水力机组稳定与控制、水力机组动力学与稳定分析。

联系方式:zengyun001@kmust.edu.cn

徐存英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低温熔盐物理化学学科方向团队负责人。兼任《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研究方向:离子液体冶金、微/纳米材料、金属及合金粉体材料制备等。

联系方式878472313@qq.com,xucunying@kmust.edu.cn

胡建杭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目前兼任中国节能减排大学联盟有色行业委员会秘书,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化工学会(ACS)会员,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理事等。

研究方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低碳冶金技术、生物质能源高值化转化与利用。

联系方式:0871-65153405

hujh51@126.com

包桂蓉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研究方向: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

联系方式:0871-65153405

1633940830@qq.com

 

伍继君,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产业创新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担任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分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研究方向:硅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硅固废再生利用、锂离子电池废料综合利用。

联系方式:13888411653,邮箱:dragon_wu213@126.com

 

杨红卫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金属熔体溶液热力学,冶金过程相平衡,真空冶金物理化学,界面热力学及动力学过程,相图优化与计算。

联系方式:0871-65161583

hongweiy@aliyun.com

李存兄女,教授,博士生导师,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优秀论文奖获得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目前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Hydrometallurgy》、《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期刊论文的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水热冶金、有色金属加压湿法冶金、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的清洁高效提取、新材料制备等。

联系方式:licunxiong@126.com

郁青春男,教授,硕士生导师,TMS学会会员,云南省安全生产评价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人,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红云园丁奖”。

研究方向:冶金新工艺、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强化理论与模拟。

联系方式:0871-65161583

yqcy@163.com

 

 

魏奎先,男,教授,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硅冶金与硅材料方面的研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青年编委、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半导体材料学术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非金属矿行业团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联合重点1)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1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子课题1项、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和课题4项等共计20获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科技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主办/承办学术会议10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0余次,出版著作2部、参编英文著作1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篇(SCI检索61篇,EI检索7篇)

研究方向:硅冶金与硅材料资源综合利用。

联系方式:kxwei2008@hotmail.com

 

王辉涛男,教授,全国勘察设计公用设备(暖通、动力)专业注册工程师,国内外知名能源期刊如《化工学报》、《太阳能学报》、ECM(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ATE(Applied thermal Energy)资深审稿人。

研究方向: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新能源技术、制冷空调及建筑节能技术,复杂热力系统的模拟仿真与性能优化。

联系方式:energywht@sina.com,780116008@qq.com

刘秉国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获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目前兼任中国核学会铀矿冶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外场(微波、微流体、超声波及超重力)强化、冶金材料制备等。

联系方式:0871--65174949

bingoliu@126.com

李孔斋男,教授,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能源催化、相变蓄热材料、冶金渣资源化利用、冶金过程炉气高质化利用

联系方式:0871-65153404

kongzhai.li@foxmail.com

毕贵红男,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

1、社会经济系统建模与仿真;

2、社会舆情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建模仿真;

3、少数民族文化大数据;

4、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智能信息处理。

联系方式:0871-65916835

km_bgh@163.com

 

陈阵男,教授,博士(冶金物理化学),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昆明理工大学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

1、冶金物理化学;

2、表面工程;

3、电化学;

4、金属电沉积与溶蚀。

联系方式:404800439@qq.com

徐明丽:女,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

1、燃料电池催化剂;

2、锂离子电池。

联系方式:xumingli0326@126.com

詹跃东男,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1、新能源(氢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研究;

2、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与控制研究;

3、智能电力电子设备(并网逆变器和充电控制器)研制;

4、视觉导向的移动机器人AGV研究。

联系方式:1286561764@qq.com

 

董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省先进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针对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和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制备与循环利用领域科技创新研发,致力于能源、环保、冶金等领域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形成新能源电池、固废资源化、电化学防护等国际前沿研究方向。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主持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2项。

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固废资源化回收利用、电化学防护等。

联系方式:0871-65152692

dongpeng2001@126.com

 

李兴彬:男,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稀有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昆明理工大学萃取冶炼学科方向团队负责人,加压湿法冶金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主持研发的湿法炼锌新技术、铟镓锗稀散金属综合回收新工艺、多金属溶液分离纯化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获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云南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研究方向:湿法冶金、加压湿法冶金、溶剂萃取、复杂有色金属绿色冶金。

联系方式:0871-65188819    lixingbin2018@163.com

陈秀敏: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

研究方向:第一性原理结合人工智能驱动的动力学模拟;铝、钛、钒等金属的冶金及材料制备研究

联系方式:0871-65161583

chenxiumin9@outlook.com

 

夏洪应:男,汉族,博士生导师,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金、资源综合利用、非常规冶金新技术等

联系方式:36907127@qq.com

 

侯彦青,男,博士生导师,荣获2021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5年获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迄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10项。

研究方向:冶金过程仿真模拟与智能化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和冶金环保与资源化利用

联系方式:15987198926hhouyanqing@163.com

 

黄惠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青年学术和技术创新人才,昆明市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冶金电极新材料表面工程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研究方向:新型节能极材料、特种功能粉体材料、储能材料、冶金电化学及湿法冶金新材料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转化

联系方式0871-68406327

huihuanghan@kust.edu.cn

 

许磊,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担任微波能应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非常规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特种冶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分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稀有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工程科学学报》《稀有金属》等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冶金新技术、微波冶金、新材料制备、资源综合利用等。

联系方式0871-65138997,   xu_lei@kust.edu.cn

 

 

上一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流动站合作导师简介

下一条:材料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合作导师简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