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导师

Cooperation Supervisor

合作导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导师 >> 正文

化学工程与技术流动站合作导师简介

发布日期:2021-01-08    作者:     来源:     点击:

梅毅:博士,博士生导师。云岭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云南省高校磷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精细磷化工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废弃化学品处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无机盐工业》杂志第九届编委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化工学科无机化工分支编委会委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第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

研究方向:磷化工。重点围绕基础磷化工的流程再造、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品升级,磷系阻燃材料、储能材料及其应用进行研究与工程开发。

联系方式:meiyi412@126.com

罗永明:博士,博士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二级教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昆明理工大学首届最美研究生导师。云南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创新团队负责人、云南省高校恶臭挥发性有机物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昆明理工大学先进环境功能材料创新团队首席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会评专家,担任《能源环境保护》期刊的编委,并兼任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等七个委员会常委(或委员)。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NSFC-云南联合重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云南省创新团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自然科学重点等省部级科研课题与研究平台5项;企业委托的技术攻关项目6项。近五年,在Appl.Catal.B:Environ.,Chem.Eng.J.,ACSCatal.,J.Catal., Environ.Sci.Technol. 等催化、能源和环境领域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科学院一、二区论文5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6件;目前已多项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

研究方向:功能材料设计、能源与环境催化(有机硫催化脱除与资源化利用、低碳烷烃脱氢制烯烃、二氧化碳转化与利用、醇类制氢、一氧化碳选择性氧化等)。

联系方式luoyongming@kust.edu.cn

李斌: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化工过程机械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过十余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近三年来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基金项目炭黑填充压敏硅橡胶导电机理及压力分布表征研究负责人,参加横向科研项目3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项。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为过程测量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内容包括:复合高分子导电材料电学性能研究;基于弹性体功能材料的柔性传感器特性研究;高压输电线路暂态故障特征分析;缆线混合电网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研究;交、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过程变量检测、监视与控制系统。

联系方式:kmlb@vip.sina.com

陕绍云: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高校绿色高分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倪永浩院士工作站负责人,昆明市林产资源高效转化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校级创新团队负责人。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SCI 收录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他项目15项。授权发明专利近20件。2020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家铜奖1项。2020年荣获昆明理工大学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研究方向: CO2的捕集及资源化利用;SO2的资源化利用;林产资源的高效转化及利用。

联系方式:shansy411@163.com

周新涛: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度云南省 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0712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人、教育部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人。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硅酸盐学报等10余种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环境功能材料设计、新型无机胶凝材材料制备。

联系方式:zhouxt@kmust.edu.cn

谢德龙: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12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1012-201311月为华南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学术团队助理研究员;201311-201510月为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Zurich)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201510月至今为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专任教师,2017年入选云南省首批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2020年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兼任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云南化学化工学会第十届监事会理事、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磷系阻燃剂的合成及阻燃高分子;聚合物胶体科学与工程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设计和制备中应用;环境友好型涂料、粘合剂等精化化工产品。

联系方式:312689934@qq.com

彭林才:20126月于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8月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工作。担任云南省高等学校轻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植物纤维利用与转化学科方向团队负责人;昆明理工大学首批学术青蓝人才计划入选者。

研究方向:生物质组分化学催化合成高值化学品和液态燃料;农林固体废弃生物质的清洁分离与资源化高效利用;微/纳米多相固体催化剂的构建及应用

联系方式:penglincai@kmust.edu.cn

张登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度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澳大利亚CSIRO国家公派访问学者。EI Compendex收录期刊Int. J. Coal Sci. Technol.科学编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人、教育部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中国石化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以及校企合作项目9项。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38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件。Int. J. Coal Sci. Technol. 2021年度突出贡献科学编辑、作为主要参与人获2020年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9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

研究方向:非常规油气(煤层气、页岩气、页岩油和凝析油气)勘探与开发、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联系方式:plum0627@163.com

廉培超:男,36岁,工学博士,教授,2015年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18年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从事新型储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在所从事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同。至今,已在《Nano Energy》、《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等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二区以上论文10篇,四篇入选国际学术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 Top Cited ArticleESI高被引论文,发表的学术论文被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 Nano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Carbon等国际期刊上的论文引用2000多次,单篇最高SCI他引700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

研究方向:黑磷的低成本制备及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联系方式:lianpeichao@126.com

赵文波:男,1982年生,2009年在中科院煤化所获博士学位,现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首批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面上项目1,地区基金2项,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新教师联合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3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企业横向项目十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IChE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Fue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十余项,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指导研究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省级优秀硕士论文。

研究方向:酸性气体的捕集与利用,可变溶剂的分子设计与应用,有机碳酸酯与含硫化学品的催化合成,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无机多孔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

联系方式:wenshuixing@126.com

夏举佩:男,教授,1966.6生,1989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任全国煤基固废综合利用副会长,云南省化工协会理事,云南省磷化工协会副会长,当代化工研究编委。主持研究项目14项,其中2项国家基金,1项企业重大研发项目,到校经费约13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8篇;申请发明专利78件,获授权56件;联合企业完成7项中试研究,已转移成果3项,正在进行成果转移3项。

研究方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包括:固体废弃物制备环境材料;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浆态型或危险固体废弃物稳定固化处理。

联系方式:xjp6661@163.com

 

上一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流动站合作导师简介

下一条:建筑学流动站合作导师简介

关闭